主講老師: | 喬木 | ![]() |
課時安排: | 2天,6小時/天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2007年,內控管理作為華為IFS的子項目,從零開始。十年磨一劍,如今,內控意識、內控機制、內控能力已浸入到各個業務活動之中,業務在哪兒,內控就在哪兒,形成了以“流程責任和組織責任”為基礎的全球內控管理體系,且內控價值體現在了經營結果改善上,真正實現了“以內控促經營,向管理要利潤”。 當前企業面臨著日益復雜和多變的市場環境,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作為企業核心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及時排雷、競爭力提升以及價值創造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課程應運而生,旨在培養學員全面風控思維,掌握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11-14 15:39 |
向華為學優秀的內控體系建設實踐
課程背景:
大多數企業內控中,面臨著業務與內控分裂、發展與風險控制失衡:
1. 高層對內控認識不足、不重視,沒有有效引領各級主管做好內控的決心和方法論
2. 業務部門對內控、審計、財務風險控制等敬而遠之,處于對立面,貓捉老鼠
3. 業務覺得內控阻礙業務發展,內控覺得工作無法開展、充滿挫敗、人員流失高。
4. 全球企業內控問題頻發。美國安然公司,因為財務造假丑聞,于2001年申請破產保護。負責審計的安達信會計事務所,公開承認銷毀了與安然審計有關的檔案造成會計丑聞,也不得不結束了90年的會計審計業務,五大從此變成了四大。
安然事件引起全球震動,美國國會也因此頒發塞班斯法案(SOX法案),強調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強調管理者要對內控負起應有的責任。但此后,東芝、瑞幸、恒大等仍重復出現財務造假,更多企業爆出各類本可以通過內控預防的系統性舞弊問題,這些問題均對企業造成巨大負面影響,甚至導致破產。
而華為內控,用實踐實現業務與內控統一、發展與風險控制平衡。
華為CEO任正非強調:“一個企業必然是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不能因為腐敗而不發展,也不能因為發展而放任腐敗。反腐敗、反造假、反浪費,是華為建立內部監督機制的出發點。為此華為內控體系建設了三道防線?!?/span>
2007年,內控管理作為華為IFS的子項目,從零開始。十年磨一劍,如今,內控意識、內控機制、內控能力已浸入到各個業務活動之中,業務在哪兒,內控就在哪兒,形成了以“流程責任和組織責任”為基礎的全球內控管理體系,且內控價值體現在了經營結果改善上,真正實現了“以內控促經營,向管理要利潤”。
當前企業面臨著日益復雜和多變的市場環境,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作為企業核心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及時排雷、競爭力提升以及價值創造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課程應運而生,旨在培養學員全面風控思維,掌握內控工具方法,對標優秀企業的內控實踐,助力企業風險控制和商業成功。
課程收益:
● 學習全球內控管理的COSO模型和塞班斯(SOX)法案
● 對標華為監管體系不同部門的定位、職能邊界及如何有效協同;
● 掌握華為內控管理的組織、流程、責任設計,針對性搭建企業內控管理體系;
● 解讀華為內控如何“破冰”,如何“以內控促經營,向管理要利潤”
● 學習和研討、演練華為內控管理的“一點兩面三三制”
● 掌握華為內控管理的主要工具,并初步評估內控成熟度
● 針對全球化(出海)企業的特點,對標華為國際化內控建設實踐
● 學習華為數字化內控,探索下一步方向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審計、內控、調查人員
課程方式:知識講授+視頻賞析+現場討論+案例分析+游戲互動
課程大綱
導入1:各國中小企業壽命對比及存活的關鍵是什么?
導入2:大型企業如華為的內部涅槃(央視面對面對華為的采訪片段)
關注點:最高目標是活下去
第一講:風險與風險管理
一、風險及管理
1. 認識風險
案例:北太平洋阿拉斯加海域帝王蟹捕撈,5天時間爆賺70萬
風險:對目標產生影響的一種不確定性
2. 風險的度量:
風險矩陣:可能性、影響度(黑天鵝、灰犀牛)
數據解析:ACFE權威統計結果
3. 風險的一般分類(9大類)
4. 風險的一般應對辦法(4種)
1)規避
2)轉移
3)減輕
4)接受
5. 華為對風險的管理優秀實踐
分類:華為4大風險
1)風險管理融于業務:大部分基于流程管理。以規則的確定性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2)合規職責邊界清晰:僅指對外合規(包括國內國外)。
3)內控風險定義清晰:能通過內部流程和制度進行管理閉環的風險叫內控風險。
二、內控風險管理
1. 業界內控管理的公認標準:COSO模型
1)COSO模型的5個基本維度
a控制環境(管理基調、經營環境、權責劃分等)
b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矩陣、工具評估等)
c控制活動(審批流、SOD、授權、績效評價等)
d信息和交流(信息流情況、系統應用控制測試ITAC等)
e監控(測試等)
2)COSO模型的3個目標:
a經營目標:經營效率效果的提升
b財報目標:財務報告的可靠、準確
c合規目標:合法合規
案例:東芝財務造假案例(管理層集體辭職)
案例:杭州電商小二貪污近億元。
2. 薩班斯法案(SOX)解讀
1)SOX法案緣起與要點(404條款)
2)企業內部控制報告關于管理者責任的體現(沃爾瑪)
第二講:華為內控體系建設歷程和啟示
一、華為監管相關組織的區別與協同
圖解:華為集團組織治理結構圖
1. 內審組織-第三方獨立,偏事后
2. 稽查組織-(前后有變化)隸屬業務,偏事中
3. 內控組織-隸屬財務,偏事前事中
4. 質量組織-隸屬業務,協助業務主管和流程owner管理流程質量
5. 其他組織-如子公司董事會、道德遵從委員會/OEC、HRC等
二、華為內控組織建設歷程
1. 橫空出世(2007-2009)——從華為虛心向IBM學習開始
2. 相敬如“兵”(2010-2011)——內控阻力來自哪里,從哪里入手?
3. 相敬如“冰”(2012-2013)——內控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4. 相敬如“賓”(2014-2017)——董事會的“3年達標內控基本滿意”要求帶來了什么?
5. 融于業務(2018-)——數字化、智能化
三、華為內控體系建設-一點兩面三三制
1. 一點:華為內控目標-促經營,防腐敗
案例1:超合同界面交付審視——以內控促經營,向管理要利潤
案例2:華為慧通管理——舞弊三角理論,壓縮腐敗空間
2. 兩面:流程體系建設+責任體系建設
1)以改進為核心的流程體系建設(流程建設5問)
2)以問責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建設(華為全球責任體系分解)
互動討論:為什么華為是以問責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建設?您的企業是如何做的?
3. 三三制:三個角色,三個工具
1)內控三道防線三個角色:
a業務管理者/流程管理者(BO/PO)
b業務控制人和流程控制人(BC/PC)
c內審部(IA)
2)內控三大工具
a遵從性測試(CT)
b主動性審視(PR)
c半年度控制評估(SACA)
案例討論:三個角色用三個工具的日常協同
四、華為內控管理工具包(6大包)
工具一:關鍵控制點(KCP)
使用要點:精準找到流程的關鍵控制環節
案例與討論:采購流程的KCP識別與分析
工具二:職責分離(SOD)
設計要點:一個角色不做相互沖突的兩件事
模型:職責分離矩陣
工具三:遵從性測試(CT)
工具四:主動性審視(PR)
1)流程設計情況審視
2)流程執行情況審視
3)內控工具質量審視
案例與討論:重復PO/PR主動性審視案例與分析
工具五:半年度控制評估SACA(5要素)
1)報告對象
2)基本步驟
3)評級標準(內控成熟度)
4)問卷
5)評級方法
工具六:風險改進與閉環(RT)
——華為內控系統(BCIT):SOD/KCP/CT/PR/SACA/RT之間相互協同與承載
大型場景演練:分組輸出成熟的CT報告、PR報告、SACA報告
第三講:華為內控全球化的挑戰和應對
一、業務全球化給內控建設帶來的壓力和挑戰
1. 全球矩陣式結構下多維度內控管理的挑戰
2. 內控語言/工具/匯報全球化的挑戰
3. 內控風險屬地化,一國一策的挑戰
應對:如何設計全球化的內控管理模式?
二、全球內控高目標達標壓力的挑戰
1. 不同區域,現狀不一,目標相同
2. 不同業務,階段不同,目標相同
應對:如何拉其集團內控目標的管理節奏?
三、審計的挑戰
1. 審計評估周期與業務自評周期不一致
2. 審計項目點的發現與評估面的沖突
3. 規模性腐敗案件對內控成熟度的影響
案例研討:審計VS業務,內控成熟度的評估以誰的結果為準?
應對:如何拉齊不同監督部門的口徑?
實戰演練:你是華為海外中東地區部的內控負責人,區域下屬13個國家/代表處,情況非常復雜,多平臺,多業務,多國家,內控成熟度不一,請你沉浸式組織該地區部的SACA評估,并定稿結果。SACA報告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1)地區部的整體內控成熟度
2)地區部TOP3的重要問題
3)分國家的簡單點評
第四講:內控數字化及下一步發展啟示
一、華為內控的數字化發展過程
1. 內控概念化階段:2008年-2011年
2. 內控規范化階段:2012年-2013年
3. 內控集成化階段:2014年-2017年
4. 內控數字化階段:2017年-至今
二、華為內控數字化關鍵點解讀
1. 背景:
1)業務發展的需要
2)全球合規建設的要求(數據隱私保護等)
3)精兵簡政與提效
2. 主要工具
1)內控數字化探針
2)內控數字化模型
3)內控風險大屏化下的快速測試與預警
3. 全球化的內控聯動
三、新形勢下華為內控體系的變化
1. “內憂外患”下的華為業務組織變陣(成立多個軍團突圍)
2. 華為內控組織及工具的優化
3. 華為區域監督型子公司董事會的運作
4. 合規已經是華為新的戰場
四、華為內控體系建設實踐的總體啟示
1. 內控是一個系統工程
2. 內控核心要提供價值
3. 內控永遠沒有100分
4. 華為一點兩面三三制值得所有企業學習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