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2022  財務  微信  法律    網(wǎng)格化  管理  營銷  總裁班  安全 

      跨部門溝通與協(xié)作三板斧

      主講老師: 李泉峰 李泉峰

      主講師資:李泉峰

      課時安排: 1天,6小時/天
      學習費用: 面議
      課程預約: 隋老師 (微信同號)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學員實際溝通問題為抓手,提供有效溝通方法,輔以工具支持落地。 讓跨部門溝通融入組織血液,助推組織績效改變和文化落地。
      內(nèi)訓課程分類: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yè)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chǎn)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zhì)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yè)技能 | 互聯(lián)網(wǎng)+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jīng)濟 | 趨勢發(fā)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yè)模式 | 戰(zhàn)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xiāng)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chǎn)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shù)字化轉型 | 工業(yè)4.0 | 電力行業(yè) |
      更新時間: 2023-02-11 10:43

      跨部門溝通與協(xié)作三板斧

      【課程背景】

      專業(yè)化和精細化分工的發(fā)展,形成了多部門的現(xiàn)代組織形式,

      但任何部門都無法獨立支撐組織戰(zhàn)略的落地,

      跨部門溝通與協(xié)作成為組織資源流轉、信息傳遞、文化交互的重要方式。

      極大影響組織的業(yè)務效率及戰(zhàn)略達成。

      由于部門互相獨立,相對完整的特性,

      部門與部門之間出現(xiàn)了占山為王,各自為政的現(xiàn)象,

      部門之間無形的“墻”悄然而立,影響組織的健康發(fā)展。

      推倒部門“墻”,建立敏捷高效的跨部門溝通迫在眉睫。

      缺乏大局意識,缺少溝通方法,沒有溝通工具是跨部門溝通低效的重要原因。

      本課程以學員實際溝通問題為抓手,提供有效溝通方法,輔以工具支持落地。

      讓跨部門溝通融入組織血液,助推組織績效改變和文化落地。

       

      【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講授與訓練,學員在課程結束后能夠:

      1、準確說出跨部門溝通的4種方式

      2、使用《跨部門溝通4象限》選擇對應的溝通策略

      3、設計基于實際業(yè)務場景的內(nèi)部價值地圖

      4、使用DISC工具分析溝通對象的性格類型

      5、使用四種結構設計跨部門溝通結構

      6、使用《跨部門溝通表》進行跨部門溝通模擬訓練

      從而提高組織的跨部門溝通效率,促進人際關系及工作績效正向發(fā)展,進而形成組織內(nèi)部統(tǒng)一的溝通語言,提升團隊溝通效率及文化氛圍。

       

      【課程特色】

      任務驅(qū)動:基于實際跨部門溝通問題的工作坊,以實際問題為抓手進行課程學習及實踐,實現(xiàn)課程的任務驅(qū)動?,F(xiàn)場輸出工作成果,促進學員行為轉化。

      匹配工具:匹配《跨部門溝通表》,表單從溝通前的準備到達成協(xié)議覆蓋跨部門溝通全流程,保證內(nèi)容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推動課程開展,更可應用于實際溝通,讓跨部門溝通有“表”可循。

      教練結合:課程設計1+13場課堂練習,多段案例教學和視頻演示,打造強交互的沉浸式課堂體驗,幫助學員在演練中理解、吸收和應用。

      輕松高效:課程以大量中文字段建模,更符合國人思維習慣,有效幫助學員記憶。

       

      【學習對象】

      企業(yè)中基層管理人員、儲備管理干部

       

      【學習時長】

      1天,標準課時6小時

       

      【課程大綱】

      課程導入 :

      紅點投票:那些年,我的跨部門溝通苦惱

      1. 刨根究底- 建立跨部門溝通認知

      1.1 跨部門溝通的定義

      1.2 跨部門溝通的方式

      1.2.1 以情動之

      1.2.2 以理服之

      1.2.3 以利誘之

      1.2.4 以權脅之

      練習:不同溝通方式的利弊

      1.3 跨部門溝通的難點

      1.3.1 關系非權性

      1.3.2 資源稀缺性

      1.3.3 流程復雜性

      練習:判斷溝通難點類型

      2. 高屋建瓴-重塑跨部門溝通意識

      2.1 大局意識

      2.1.1 跨部門溝通的2個矛盾

      2.1.2 跨部門溝通的4個象限

      2.1.3 跨部門溝通的4大策略

      練習:使用跨部門溝通4象限選擇溝通策略

      2.2 互惠意識

      2.2.1 換位思考的關鍵

      2.2.2 部門合作的本質(zhì)

      2.2.3 發(fā)現(xiàn)內(nèi)部的價值

      2.2.4 雙贏的合作模型

      訓練:設計內(nèi)部價值地圖

      3. 厲兵秣馬-強化跨部門溝通訓練

      3.1 厘清目標

      3.1.1 WBS工作任務分解

      3.1.2 厘清工作任務邊界

      3.1.3 確定任務權責標準

      訓練:設計溝通目標及權責標準

      3.2 界定需求

      3.2.1 資源需求

      3.2.2 時間需求

      3.2.3 審批需求

      訓練:選擇溝通需求類型

      3.3 分析對象

      3.3.1 D型性格特征及應對技巧

      3.3.2 I型性格特征及應對技巧

      3.3.3 S型性格特征及應對技巧

      3.3.4 C型性格特征及應對技巧

      訓練:分析溝通對象的性格類型

      3.4 邏輯表達

      3.4.1 金字塔式表達結構

      3.4.2 時間式表達結構

      3.4.3 3W式表達結構

      3.4.4 FABE式表達結構

      訓練:設計跨部門溝通結構

      3.5 共情傾聽

      3.5.1 傾聽的4層次

      3.5.2 傾聽的4字訣

      訓練:跨部門溝通共情傾聽訓練

      3.6 有效提問

      2.6.1 問廣度:5W2H

      2.6.2 問深度:5why

      訓練:使用5W2H表單進行提問訓練

      3.7 積極反饋

      3.7.1 漢堡反饋模型

      3.7.2 3A反饋模型

      訓練:兩大反饋模型模擬訓練

      3.8 精巧說服

      3.8.1 數(shù)據(jù)呈現(xiàn)法

      3.8.2 案例佐證法

      3.8.3 借力打力法

      3.8.4 利益引導法

      訓練:設計跨部門溝通說服方式

      3.9 達成一致

      3.9.1 再次確認

      3.9.2 真誠致謝

      訓練:設計跨部門的收尾致謝

       

      4. 訓練:實際跨部門溝通問題訓練

      4.1 聚焦實際跨部門溝通問題

      4.2 完成跨部門溝通表的設計

      4.3 分工進行角色扮演及展示

       

      5. 總結及答疑

       

      工具表單:

      《跨部門溝通表》

      《提問九宮格》

      《跨部門溝通4象限》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更多>與跨部門溝通與協(xié)作三板斧相關內(nèi)訓課
      房地產(chǎn)跨部門溝通技巧訓練 國有企業(yè)審計規(guī)范化運作與提升 贏在溝通 用好行動學習促動工具——從強壓任務到自動自發(fā) 用設計思維做好管理創(chuàng)新 推到部門墻---跨部門溝通與協(xié)作 企業(yè)績效教練---基于教練技術的下屬輔導 管理者的管理素養(yǎng)與角色認知
      李泉峰老師介紹>李泉峰老師其它課程
      語言領導力中層管理者的溝通力訓練 有話職說職場職業(yè)化溝通訓練 有話職說職場高效溝通訓練 有話“跨”說 跨部門溝通與協(xié)作訓練 有話好說高效溝通與沖突處理 拍案“經(jīng)”奇經(jīng)驗萃取與案例開發(fā)工作坊 跨部門溝通與協(xié)作三板斧 精識巧辯基于DISC的高效溝通訓練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聲明  |  隱私保障及免責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京ICP備11016574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