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江東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三年新冠疫情與中美博弈等多重因素疊加,給商業銀行的經營帶來了諸多困擾,各項業務面臨新的挑戰。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11-24 15:48 |
課程背景:
疫情重創了旅游、餐飲、賓館、汽車、零售、服裝等多個行業迎來復蘇,也加速5G新基建,對醫療、制藥、制造業、汽車、交通、民生等方面的產業升級。社會活動正常化,企業經營進入復蘇期。但疫情結束后營銷的本質不變,線上線下結合的銀行業態不變,走出去、請進來依然是主旋律。客戶經理需要對客戶在認識,了解客戶及行業變化。尤其是經過三年考驗的客戶是營銷重點。只是對智能銀行、大數據、內部管理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疫情后如何調整營銷策略?如何開展、組織營銷?如何提升過程管理?如何選擇客群?如何挖掘存量客戶?本課程著重從以上視角闡述疫情后的營銷管理重點。
授課對象: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高管
課程收益:
1、了解疫情后零售貸款產品調整方向;
2、了解經營類貸款結構變化;
3、掌握內部生產要素組合創新;
4、掌握零售業務綜合營銷管理戰略框架;
5、掌握團隊實戰過程管控技巧;
6、掌握行業分析技巧與風控要點;
7、掌握零售業務推動技巧;
8、分析主要核心客群,精準營銷。
授課方式:講授、案例分析
課程大綱:
一、零售信貸業務管理推動的頂層設計
1、營銷戰略管理框架:上接總行戰略,下接績效
2、制定明確的業務目標:戶數、余額,新增與余額的博弈根源在考核
3、月人均產能多少能賺錢?基于此前提整業務流程
4、以終為始的戰略方向,明確具體目標,不喊口號
5、組織架構梳理:管理清晰,業務就清晰
6、人力資源匹配:營銷梯隊、教練型一線管理、營銷戰隊、組織隔離、晉升與淘汰,分行與分支機構考核的一致性與其他條線的聯動性
7、科技支撐:線上獲客
8、當前經濟周期分析:一季度經濟指標解讀
9、中美博弈與內循環
10、疫情后客戶資產流動性下降,現金流出現空檔期,從信貸產品層面如何應對?
產品六大要素:門檻、利率、期限、還款方式、額度、辦理流程。
11、疫情后客戶及行業分析
1) 商圈:沿街商戶、購物中心、服裝城、超市、家居城;
2) 專業市場:批發、建材、冷鏈;
3) 行業:食品、餐飲住宿、制造業、物流、醫療、教育、文化、裝修、汽車;
4) 小微企業集群:產業集群、上下游、供應鏈、政府采購、園區。
12、消費金融新特點
13、小微業務新特點
14、郊區市場操作方法和特點
二、疫情后零售信貸業務綜合管理推動策略
1、有組織集中開拓:售前準備、產品策略、過程執行、后續跟進
2、網點陣地營銷:崗位聯動、產品宣傳
3、消費金融線上推廣方式,是做網紅、還是金融專家?
4、網格化是信息管控的關鍵,如何落到實處。疫情管控期間政府深化了網格化管理,點面結合、連網成片。網格化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過程,采茶葉先從尖開始
5、公私聯動的關鍵點:喊了很多年依然是各自為陣,如何突破與布局?聯動小組促進營銷閉環;
6、活動組織:如何督導分支機構組織有效的活動,核心的是根據客戶的不同情況進行有效組織
7、渠道開拓組織管理;
8、存量客戶需求挖掘推動:多個維度分析客戶
9、他行客戶營銷:痛點、時點、盲點、缺點、利益點
10、如何識別分支機構業務開展的情況,相應的調研與談話技巧
11、各分支機構數據現有數據分析,找到業務提升點
12、指標分解與客戶資源分配
13、業務督導與全年營銷管理節奏把控
三、零售團隊領導力提升
1. 什么是領導力?
2. 職位領導力
3. 關系領導力
4. 績效領導力
5. 立人領導力
6. 巔峰領導力
7. 領導力自我檢測
8. 人的管理
9. 事的管理
10. 過程管控與執行:項目經理制
11. 后期管控
12. 不懂業務依然能做出很好的成績
案例:浦發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
[本大綱版權歸老師所有,僅供合作伙伴與本機構業務合作使用,未經書面授權及同意,任何機構及個人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