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李竹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新政策、經濟環境、法律、稅務、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各項變化,使得高凈值客戶群體成為風險管理的“高危人群”。風險,是財富的天敵,防控風險可以有效降低或避免財富縮水,完善和提高財富管控能力是高凈值人群的核心能力。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10-13 11:54 |
課程背景:
本課程從家族理財七大要務入手,與高凈值客戶交流頂層設計原理。
課程對象:高凈值客戶
課程收益:
1. 了解社會現狀對家族理財的影響
2. 逐步樹立家族理財的戰略全局觀
3. 學習家族理財七大要務關鍵環節
4. 識別理財工具及策略帶來的影響
課程大綱:
一、家族理財面臨的考驗
1. 理財模式及工具迭代帶來的專業需求
1) 新的理財模式:比如:以家族為中心、以目標為中心、實業投資、全球投資等
2) 新的理財工具:藝術品、奢侈品、創新金融產品、搭建管理架構、家族信托等
3) 專業理財團隊:量身確定專業服務團隊,確保財富安全
? 【案例】股權架構籌劃漏洞惹禍上身引發稅務危機
2. 時代創造的創富機會及縮水危機
1) 新的時代充滿不確定性
2) 萬變不離其宗,變化的是形式而非規律,發現規律立刻行動
? 【解析】結合理財金字塔談資金運用規律及適配產品的動態管理規則
3. 私人投資與機構投資
1) 私人投資管理與機構投資管理的七大差異
2) 私人投資管理特有的風險
3) 稅務籌劃對投資的影響
4) 現金流變化對投資的影響
5) 家族復雜性對投資的影響
6) 私人投資者行為偏差
? 【舉例】根據給出條件選擇答案,現場感受投資的復雜性
4. 超大資金投資理財要堅守紀律
1) 投資目標管理
2) 按照計劃落實行動
3) 理財不同階段需要制定不同計劃
? 【舉例】透過私募投資經理的投資理念及操作手法分析堅守紀律的重要性
二、家族理財七大要務
1. 明確家族愿景、價值觀及目標
1) 家族的歷史和文化對理財的影響
2) 家族現有的與投資理財有關的所有信息
3) 截然不同的家族財富理念對投資的影響
4) 明確家族愿景、價值觀、投資風格、風險偏好、財富工具等
5) 確定財富用途,設定財務目標需要考慮的問題
6) 安排資產與投資時的問題
? 【案例】對比不同家族情況分析家族愿景、價值觀及目標對理財的影響
2. 制定與家族目標匹配的投資框架
1) 資產配置過程中的一系列假設
2) 基于目標管理的財富配置框架
3) 不同資產配置模式
4) 富豪家族面臨的主要風險及全方位風險管理四大原則
? 【圖示】展示不同資產配置模式的演變
3. 設定長期戰略及資產配置模型
1) 理財計劃的組成部分
2) 全面理財規劃的六個要素
3) 影響現金流的四個因素
4) 超高凈值家族資產配置時考慮的因素
5) 家庭長期戰略涉及的問題
? 【案例】長期戰略下配置資產的原則及運營問題
4. 擬定投資方針,制定具體投資戰術
1) 投資方針的用途
2) 不同投資品的用途
3) 評估投資管理人的“5P”
? 【案例】基金定投為例,講解投資公募基金的策略以及靈活處理的戰術
5. 監控投資業績,動態管理投資過程
1) 確定“基準”
2) 動態管理需要根據投資計劃加入專業管理手段
3) 風險管理需要專業支撐
? 【案例】動態管理需要根據投資計劃嚴格執行操作紀律,與心情或感覺無關
6. 選擇并管理法律、稅務等專業顧問
1) 以家族為中心的生態系統
2) 選擇專業顧問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3) 家族辦公室的優劣勢分析
? 【解析】國內家族辦公室VS海外家辦
7. 家風建設,凝聚并教育所有家族成員
1) 用制度管理:制定正確的財富分配策略
2) 跨代傳承和橫向轉移的各項準備工作
3) 真正體現家族財富的七個方面
? 【案例】某高凈值家庭的兩個娃的母親傳承家風教育子女的具體做法
[本大綱版權歸老師所有,僅供合作伙伴與本機構業務合作使用,未經書面授權及同意,任何機構及個人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