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2022  財務  微信  法律    網格化  管理  營銷  總裁班  安全 

      中美關系與國際政治經濟分析

      主講老師: 宋逸之 宋逸之

      主講師資:宋逸之

      課時安排: 1-2天,6小時/天
      學習費用: 面議
      課程預約: 隋老師 (微信同號)
      課程簡介: 針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本課程建立一個簡單有效的分析框架,結合國際政治變局、國際貿易、產業變遷等維度,從政治、經濟、科技、金融、軍事等方面,深入研判當前中美關系的博弈焦點,中美政策的互動和應對,并將視角落到中國自身的發展戰略,幫助學員提升視野,強化認知,洞察機會。
      內訓課程分類: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更新時間: 2022-11-15 13:54

      課程背景:

      隨著國際秩序變化和中國力量崛起,中美關系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在很大成都上決定世界政治和經濟走勢。在全球一體化的環境里,美國作為當前超級強國,在政治、經濟、技術等方面通過直接或間接傳導機制對我國產生重大影響。如何正確解讀中美關系,勢必影響我們對全球政治經濟未來趨勢的判斷和所做的戰略與政策應對。中美關系回不去了?中國有巨大的市場,脫鉤無所謂?拜登新政府上臺后,中國可以緩和一下了?

      針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本課程建立一個簡單有效的分析框架,結合國際政治變局、國際貿易、產業變遷等維度,從政治、經濟、科技、金融、軍事等方面,深入研判當前中美關系的博弈焦點,中美政策的互動和應對,并將視角落到中國自身的發展戰略,幫助學員提升視野,強化認知,洞察機會。

       

      課程收益:

      ● 全面精練了解近70多年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形成與變化,理解中美關系背后的驅動因素和演變路徑。

      ● 了解中美關系的發展歷史淵源及角色變化背后的結構性力量,梳理當前中美博弈的不同表現和本質。

      ● 掌握作為中美關系的延伸和博弈的中東與東北亞地緣政治,從而深刻理解當前中國外交政策和地緣政治戰略的原因。

      ● 理解中國國內改革開放40年和當前面臨的安全挑戰的內外動因,掌握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脈絡及戰略意圖。

      ● 全面了解為應對“黑天鵝”事件及國際變局,啟動“內循環為主體”戰略的背景、原因、目標和關鍵舉措。

      結構化掌握中國應對百年變局和國際政治關系變化的戰略舉措,確保中國經濟政治社會安全局勢。

       

      課程特色:

      ● 視角獨特,視野寬闊??缃缛诤险?、社會、歷史、技術、文化等要素,將看似龐雜的信息納入更為寬廣的時間和空間維度,多維度、跨學科、系統化分析政治經濟現象和政策,既有站位高遠的宏觀分析,又有細致落地的微觀佐證,使得課程”有料、有趣、有用“,幫助學員提高認知、開拓視野、強化素養。

      ● 宏觀、中觀、微觀三位一體:鑒于講師個人復合型的職業經歷,課程有機融合對比中美之間的宏觀、產業、企業層面的解讀,融會貫通,信息量龐大,幫助學員立體化理解,提高學員的微觀問題解決能力和機會的轉化能力。

      ● 真佛只說家常話:通過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語言技術,幽默詼諧的授課風格,將實時發生的政治經濟現象和背后的邏輯,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引發學員極強的場景感、代入感和共鳴感。

       

      課程時間:1-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國有企業中高層管理干部、總裁班學員

      課程方式:講演結合+案例研討+互動研討

       


      課程大綱

      第一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秩序的轉型與挑戰

      一、二戰后的全球經濟政治秩序與博弈

      1. 美國二戰后崛起的背景、成因與影響

      2. 二戰后世界經濟格局演變三階段

      3. IMF/WB/WTO構建世界經濟體系

      4. 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霸權的開始

      二、金融危機后的國際經濟格局

      1. 西方的動搖與東方的上位

      2. 蝴蝶效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

      3. “逆全球化”挑戰

      4. 美國重返亞太再平衡與TPP背后的世界貿易規則重塑

      5. 復雜形勢中的中國角色轉變

      三、百年未有之政治變局

      1. 本質:國際秩序轉型與原因

      2. 第二波全球化浪潮及世界格局重塑

      3. 全球政治格局:1VS3的“斗地主”

      4. 中美關系三階段:從合作到遏制

      5. 特朗普沖擊與世界經濟政治政策拐點

      6. 未來判斷:十大趨勢

       

      第二講:中美關系演變及中國應對

      一、世界叢林法則

      1. 消費國:G7+盎克魯撒克遜人+猶太人

      2. 生產國:中國+東南亞

      3. 資源國:非洲+南美洲

      二、中美表層博弈:貿易之爭

      1. 貿易順差導致的中美失衡

      2. 貿易戰的背后:產業鏈從互補到沖突

      3. 世界制造業競爭格局

      4. 中美生產要素差異與產業對比

      三、中美中層博弈:老大之爭

      1. 工業:工業化4.0 與中國全賽道優秀選手

      2. 科技戰的對決:5G與華為有多么重要

      3. 金融:人民幣國際化、SWIFT與CIPS、數字化貨幣DCEP

      4. 軍事:工業效率支撐下的崛起

      5. 中美博弈的其他角斗場:香港/臺灣/中?。r半島

      四、中美底層博弈:體制之爭

      1. 美國的起源與體制構建

      2. 從美蘇對抗看體制優劣:資源配置效率之爭

      3. 十九屆四中全會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國家治理能力構建與輸出

      4. 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質與指向

      5. 有效市場+有為政府

      五、中美關系走向研判

      1. 中美脫鉤結果預演與反推

      2. 終局:修昔底德陷阱?

      3. 應對:和而備破

      第三講:地緣政治與當前國際政治熱點分析

      一、中東政治地緣問題分析

      1. 宗教與利益的混合體

      2. 美國邏輯與三次戰爭

      3. 美國、俄羅斯與中國的博弈與訴求

      二、東北亞局勢與走向

      1. 東北亞問題的由來與政治經濟格局

      2. 朝鮮半島與東北亞局勢的主要表現及原因

      3. 東北亞六方力量博弈與訴求

      4. 美國對東北亞的控制戰略與影響

      5. 中國在東北亞地區的戰略變化

       

      第四講:中國當前經濟安全挑戰

      一、改革開放40年的得與失

      1.兩個背景交代

      1)中國兩個“一百年”目標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2.中國經濟發展的背景、成果、困局

      1)被動式改革的歷史背景

      案例:從小漁村到國際大都市的深圳蛻變

      2)從農村到城市的改革路線

      案例:鳳陽花鼓搖響全國背后的心酸

      3)上一輪經濟改革的后遺癥

      案例:華北地下水之殤

      二、4大內困:中國經濟增長問題表現與本質

      1. 要素驅動失靈:勞動力優勢消失、貨幣滯脹

      2. 結構性失衡:不充分與不平衡

      3. 風險累積:房地產泡沫與債務隱患

      4. 漸進式改革的后遺癥:動力不足

      三、深化改革尋找新引擎

      1. 中國新社會主要矛盾:不平衡不充分與中等收入陷阱

      2. “帕累托改進”的改革困局

      3. 改革三大焦點:政府VS市場、國有經濟VS私有經濟、公平VS效率

      4. 供給側改革與三大攻堅戰

      四、2020回顧:中國的“熬”與西方的“熬”

      1. 疫情對經濟的雙向影響

      2. 六穩與六保的邏輯與抓手

      3. 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五、特殊2021及背后內涵

      1. “十四五”開局之年

      2. “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期

      3.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六、2021經濟增速預測與宏觀政策

      1. 有望持續復蘇:7-8%

      2. 宏觀政策正?;?/span>

      3. 消費引領增長

      4. 投資活力將被進一步激發

      七、2021年三大風險點

      1. 美國兩黨已達成對華強硬共識,聯合盟友制衡中國  

      2. 疫情形勢仍存在反復風險

      3. 流動邊際收緊,謹防觸發重大金融風險

      八、中國經濟疫情下半場怎么走

      1. 做好繼續打硬仗的準備

      2. 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

      3. 以有效投資拉動相關產業發展

       

      五、經濟安全戰略回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一、WTO后外循環的得與失

      1. 最大受益者:高賣低買

      2. 短板:出讓權利+失去科技能力

      二、啟動內循環的直接原因:過剩產能無法通過外部市場消化

      1. 借鑒1:德國消化過剩產能:軍工+海外打劫

      2. 借鑒2:美國消化過剩產能:中產階級+國轉民

      3. 內卷化=低層次循環

      三、內循環不等于閉關鎖國

      1. 內循環目標:窮人國家補,富人國內花;科技要突破,進口要替代

      2. 內循環核心:短期靠轉移,長期靠科技

      3. 內循環動力:內需+開放

      四、內循環3條主線及機會

      1. 消費內循環:消費回補+境外消費回流+消費升級

      2. 科技內循環:半導體+生物醫藥+云計算

      3. 周期內循環:軍工+建筑材料

      五、內循環主要戰略舉措

      1. 資源穩定:加強糧食、能源生產

      2. 國防穩定:加強軍工、重工建設

      3. 金融穩定:加強外匯、黃金控制

      4. 科技補短:關鍵產業鏈關鍵環節大規模國產替代

      案例:華為“南泥灣項目”和“塔山計劃”

      5. 轉移需求:擴大內需消費

      6. 轉移重心:從沿海到內陸

      案例:喀什的戰略定位

       

      第六講:中國復興與中長期戰略抓手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向:體制優勢發揮

      1. 體制優勢的理論基點

      2. 雙輪驅動:市場+市長

      3. 國家治理體系構建與治理能力強化

      二、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是一切的核心

      1. 兩個“一百年”目標與使命

      2. 經濟總量與綜合國力的辯證關系

      3. 中等收入陷阱的代價:拉美教訓

      4. GDP增速能否企穩回升?

      5. 底氣:中國經濟的韌性

      三、抓手1:產業升級——制造業升級與新興數字技術

      1. 基于全球價值鏈的產業安全:國內與全球視角

      2. 制造立國:中國制造2025

      3. 新經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

      四、抓手2:區域增長極打造——3+X

      1. 從京津冀到雄安新區

      2. 從長三角到長三角一體化

      3. 從珠三角到粵港澳大灣區

      4. 西部大開發:制造業的新“三線建設”

      5. 成渝+長江中游+黃河流域城市群

      五、抓手3:一帶一路”與自貿區——全面開放之“走出去”與“請進來”

      1. “一帶一路”倡議:國運30年

      2. 兩種自貿區:18個FTZ和18個FTA

      3. 海南自貿港:服務業的新“三線建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更多>與中美關系與國際政治經濟分析相關內訓課
      新常態下管理會計在企業發展中的應用 碳達峰碳中和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影響 十九大解讀與企業發展規劃 國內國際發展趨勢及基礎業務拓展 年度醫藥行業政策解讀應對及發展趨勢 大健康與醫美領域發展趨勢發展趨勢 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 企業轉型與內部孵化創新
      宋逸之老師介紹>宋逸之老師其它課程
      5G時代下的互聯網+智慧能源變革與數字化轉型 中國物流快遞行業分析與郵政創新發展策略 穿越周期,定見輝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十四五”規劃經濟新格局解讀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投資機會分析 全球視野下的新變局-新形態-新經濟-新模式 中美關系與國際政治經濟分析 新時期下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 戰略工作坊---企業頂層設計與盈利性增長戰略制定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誠聘英才  |  網站聲明  |  隱私保障及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京ICP備11016574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