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財務  管理        市場營銷  人力  營銷  金融  銀行 

      高世楫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
      高世楫老師常駐地區:北京
      高世楫老師簡介:高世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擔任第一、二、三、四屆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及政策與規劃專委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移動通信公司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擔任過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OECD等國際機構的項目咨詢師。2007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兼職教授。

      高世楫

      高世楫,男,1965年7月出生于重慶市開縣。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國際機構的項目咨詢師,研究員。

      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

      人物經歷

      1992-1995年,英國Sussex University作博士后研究。

      1992年,獲得英國City University 系統管理博士學位。

      1986年,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應用數學學士學位。

      1986年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獲數學學士學位。

      1992年于英國 City University 獲系統管理博士學位。

      1992-1995年于英國 Sussex University 作博士后研究。

      1996年加入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2003年后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從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歷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長。

      2004年12月調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2011年12月-2013年4月,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員,2013年4月起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

      擔任第一、二、三屆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及政策與規劃專委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2003-);中國移動通信公司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2004-2006);擔任過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OECD等國際機構的項目咨詢師。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兼職教授(2007-至今)。

      Member of World Economic Forum's Global Agenda Council, Water Security Sub-Section (2009-2010)。

      研究方向

      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研究。近期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報告監管體制改革體系建設和治理、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發展中的公共政策、國家創新體系、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制度建設等問題。

      相關報道:

      早期的“減排”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為主,但降低碳排放也是政策目標之一

      貝殼財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實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了哪些積極進展?

      高世楫:我國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問題,要從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整體進程來觀察和討論。

      這十年,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按照“五位一體”的現代化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要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體而言,就是在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控制污染、保護環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保護和修復生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過去十年,我國生態文明主旋律是減污和增綠,但同時也實現了降碳。具體而言,在控制污染排放、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我們對環境污染宣戰,陸續實施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了污染防治攻堅戰,扭轉了環境污染不斷惡化趨勢,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在生態修復保護方面,我們穩步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創新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治理,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雙提升”,草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逐步恢復,河湖、濕地保護和恢復取得積極成效,推動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高。

      在資源效率方面,我國持續建立健全并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節約制度以及節能減排考核制度,全面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推動單位GDP能耗、水耗、物耗顯著下降。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平均6.6%的經濟增長,綠色發展方式加速形成。人民群眾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的巨大變化,就是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干凈。

      與此同時,我們也通過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通過提高能源資源效率,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大幅度降低了碳排放。過去十年,我國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了34.4%。這也是我們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綠色發展的成果。

      貝殼財經:十年間,我國采取了哪些關于“節能減排”的重要政策?從我國“節能減排”十年政策變遷,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高世楫:過去十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在強力治污、保護生態環境,這體現了我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長期戰略的階段性特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我國長期基本國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發展和完善法律制度、政策體系、領導和管理體制以落實這一基本國策。

      從領導和管理體制上看,我國2007年就成立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和協調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十八大后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設立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負責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領導協調工作。

      在政策目標上,雖然早期的“減排”,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為主,但降低碳排放也一直是政策目標之一。我國從“十二五”開始,把水資源效率、污染物排放、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作為約束性指標,還第一次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幅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幅度列入約束性指標。

      圍繞這些目標和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國家出臺了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技術創新、強化行政指導、建立市場機制等多項措施,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特別是,通過我國獨特的目標責任制度,把節能減排工作作為各級政府的責任加以落實,并通過嚴格的評價和考核制度,確保這些政策目標的實現。

      過去十年間,我國減排的重點在控制傳統污染物的排放,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自2020年提出雙碳目標后,我國正在制定相關政策推動降碳工作穩步推進。我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重心和政策重點,應時而變、因勢而變,根據不同發展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主要問題適時調整。如果說污染防治需要打攻堅戰,碳達峰碳中和就必須打持久戰,戰略路徑和政策工具選擇,也要體現持久戰的要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講師中心
      課程大綱
      老師觀點
      講師中心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誠聘英才  |  網站聲明  |  隱私保障及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京ICP備11016574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