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祁生勝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華為從戰略到人才管理實踐,展現了其全面而精細的管理體系。戰略上,華為注重長期與短期目標的結合,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人才管理上,華為強調以奮斗者為本,通過高績效、高回報機制激勵員工,同時構建完善的培訓體系,促進員工成長。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不僅吸納和留住了高素質人才,還激發了組織創新活力,為企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10-18 09:40 |
主講: 祁生勝老師
課程背景
華為公司自2002年引入美世公司VDBD(價值驅動業務設計模型),2004年引入戰略解碼工作坊、2006年引入IBM公司BLM(業務領先模型)等,十余年時間華為公司引進全球最先進的戰略管理變革,
經過十余年期間學習、內化與實踐,逐步完善一套適合自己的戰略管理之道,在此期間華為公司幾乎沒有任何戰略失誤,基本上大的戰略機會點都被華為公司牢牢把握,甚至是原本馬上“砍掉”的
手機業務近些年成為了華為公司又一個利潤增長的引擎。華為的戰略管理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奧秘?這一系列的戰略管理變革深深影響著國內外各行業企業孜孜不倦學習。
企業可持續發展 = 戰略能力 × 組織能力!如何強化企業戰略能力,如何使企業的戰略成為每一位員工的日常工作。如何提升企業組織能力,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
這些都將是企業負責人及其核心團隊亟待解決的困惑!
課程 | 《華為從戰略到人才管理實踐》 | 培訓目標及收益 | l 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 | |
l 華為在發展過程中戰略管理如何有效幫助企業? | ||||
l 華為人才管理實踐。 | ||||
l 華為激勵機制體系建設。 | ||||
章 | 節 | 要 點 | 教學方法 | |
一 | 華為介紹
| 1、 華為的前世與今生。 2、 華為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3、 華為的增長和利潤從哪里來? 4、 華為依靠什么實現連續十余年戰略“0”失誤? | 1. 華為核心競爭力就是管理人才的能力 2. 企業經營失敗原因30%在戰略制定、70%在戰略執行 3. 通過案例分析,解讀企業管理核心板塊~績效管理的誤區,從源頭梳理的思維理念和方法。 | 講授、案例分析 |
二 | 華為從戰略到執行 | 1、 為什么要做戰略規劃? 2、 華為如何建立化戰略為行動的績效管理體系? 3、 什么是績效管理? 4、 績效管理和考核的區別 |
1. 華為公司的戰略解碼是什么? 2. 績效管理是什么?不是什么? 3. 深刻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不同,掌握績效管理概念和對企業價值。 | 講授、案例分析 |
1、 績效管理職責定位 2、 誰是績效管理中的第一責任人? 3、 管理者在戰略管理、績效管理工作中的具體工作要求 | 1. 轉變管理層對績效管理核心理念認識。 2. 明確績效管理中各級管理者定位與職責。
| |||
三 | 華為從組織到人才 | 華為管理干部角色定位 1、 各級管理者首先是戰略制定者及主要推動者 | 1、 各級管理者的責任是什么? 2、 HR部門的責任是什么? 3、 各級管理者與HR部門與的共同責任是什么? | 講授、案例分析 |
華為干部管理總框架 1、以業務戰略為牽引,以干部標準為依據,以AT運作為基礎,以后備干部總隊為支撐。 | 1、 任用管理 2、 在崗管理 3、 資源池管理 | |||
華為高端人才管理與調配 1、人才文化 | 1、 重視人才的文化建設 2、 人才獲取的戰略與方向 | |||
華為價值鏈管理 1、華為價值評價體系 | 3、 價值創造體系。 4、 價值評價體系。 5、 價值分配體系。 | |||
四 | 華為從評價到激勵 | 1、 組織績效與個人績效 | 1、 組織績效管理 2、 個人績效管理 3、 績效評價與應用 | 講授、案例分析 |
2、 任職資格體系與職位職級體系應用 | 4、 以崗定薪 5、 以級定薪 6、 人崗匹配 7、 易崗易薪 | |||
提問及答疑環節 |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