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大學  哈佛大學  mba  2022  金融  博士后  北京  研修班  課程  清華 

      邱昭良:如何系統思考?

         2023-10-19 邱昭良287
      核心提示:如果你存在這些“系統思考缺乏癥”,就需要學習系統思考的智慧。那么,什么叫系統思考呢?彼得·圣吉講:所謂系統思考,就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不是單一的事件,看見變

      如果你存在這些“系統思考缺乏癥”,就需要學習系統思考的智慧。

      那么,什么叫系統思考呢?彼得·圣吉講:所謂系統思考,就是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不是單一的事件,看見變化的形態而不是轉瞬即逝的一幕。

      可以說,每個人都渴望學會系統思考,都渴望擁有一雙“慧眼”。

      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到今天,出版了有28年的時間了,他也在全球各地、很多企業內部進行過大量的努力,一直到今天,彼得還在中國和全球奔走,號召企業家們要具備系統思考智慧,做到可持續發展,不要僅僅為了追求自己短期的利益而損傷系統整體的能力。

      但不幸的是,到今天為止,真正具備系統思考智慧的企業家非常少。

      那么,如何學習系統思考呢?經過我的梳理,借鑒荀子倡導的“知”“行”“積”,我提出了一個學習系統思考的三階段模型

      所謂“知”,就是要認識系統的特性、構成、精髓。

      所謂“行”,就是要掌握相應的工具和方法,利用它幫助我們推動企業的成長,設計成長引擎,并睿智地解決問題。

      所謂“積”,就是需要反復不斷地練習,讓它內化于心,成為一種新的思維習慣。

      今年3月,我在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經管出版的我個人的第16本書《如何系統思考》,就是參照這樣一個模式。

      這本書給出了一個如何系統思考的框架,我把它叫做“思考的魔方”。也就是說,雖然我們的思維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可以拿一個魔方來打比喻,可以讓我們沿著三個維度,對自己的思維進行“三重轉變”,也就是:從只看現象轉變為洞悉結構,從只看眼前轉變為看到事物的起因與動向,從局限于本位轉變為縱覽全局

      實現這三重轉變之后,就能夠從傳統的思維模式轉變到系統思考模式,能看到事物的動態,看到內在的結構,看到一個整體。

      為了讓大家實現這個轉變,我在每個維度上都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方法與工具,我稱之為輔助式、支架式工具。

      1. 全面思考

      例如,你要實現思維的深度增加,為此,需要掌握一個“冰山模型”。

      這個“冰山模型”實際上就是理解世界的三個層次:

      冰山浮在水面之上的,是我們理解世界的事件層面。

      就事件層面而言,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體驗,如刷朋友圈,今天“世界杯”開幕,前天“特金會”結束,再前天是崔永元“手撕”范冰冰,類似這樣的一個又一個事件。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思維深度,就不能僅僅停留在事件這個層面上隨波逐流,而是要識別出事件背后的關鍵問題,看到它們的趨勢和模式。

      看到它的趨勢和模式之后,我們要進一步思考: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關鍵因素造成這樣的趨勢和模式?

      我再拿最簡單的炒股這件事,來讓大家理解這個模式。如果今天三點鐘收市,你買的股票是漲還是跌,這些都是事件層面。

      如果你會K線圖,把這只股票在過去一個月或者幾個月漲跌的K線拉出來,就會發現它處于什么樣的趨勢,如處于一個上升通道,還是在振蕩,或者處于一個持續下跌的趨勢。

      接下來,你要去收集相關的信息,對它進行分析,看看有哪些因素影響投資者做多或做空,為什么會導致這支股票會出現這樣的趨勢和模式。

      以上就是在“思考的魔方”里,增加思考深度可用的一個輔助式、支架式工具。

      2. 動態思考

      再比如,要做到動態思考,你需要掌握一種更為有效的分析系統結構的方法。對此,我發明了一個輔助式工具:環形思考。

      舉個例子,假如你的一個項目出現了延期,你可以列出造成項目延期的各種原因,有可能是需求的變更造成延期,有可能是人手的短缺,有可能是前一階段出現了錯誤和返工,還有可能是工作效率不高,這些都會可能造成項目的延期……大家都非常擅長找到這個問題的原因。

      但是,我們要想學會系統思考,必須要實現思考的升維,也就是要增加一個思考的維度:不要僅僅停留在單一的從原因到結果的這樣一個維度。我們要思考因果的動態性,也就是:項目延期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或者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項目延期可能導致項目經理要求大家加班,而加班又可能造成效率的降低,有可能造成人員的生病、離職,從而造成進一步加劇項目組人員的短缺,以及項目延期的加劇。

      所以,實際上,在一些復雜系統中,因與果之間可能存在著很多環環相扣的閉合回路。在我的課堂上,大家會用“環形思考”法對復雜的動態性問題進行分析,找出系統的結構。

      在掌握了“環形思考法”之后,大家就會很容易掌握系統思考的“國際標準語言”——因果回路圖。

      這種工具有什么好處呢?

      1)能夠讓你在結構層面上去思考,因為識別出來的都是關鍵的影響變量,和這些變量之間的相互連接。

      2)它本身是一種動態思考,因為你只要把回路圖畫出來,一眼望過去,就知道這個回路可能變化的特性和態勢,以及未來走向的一些可能性。

      3)可以讓我們更為科學、嚴謹地,甚至定量地進行模擬、建模、仿真。

      因果回路圖是系統思考里面的標準工具,也是其他一些工具的基礎。用這種方法,可以實現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而且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團隊的技能,有助于團隊達成集體共識。

      所以,彼得·圣吉把系統思考稱之為“第五項修煉”,它可以幫助我們厘清愿景,找到成長引擎,改善心智模式,反思每一個連接背后的規則和假設,也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個人的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的改善。

      但是,如果不經過訓練,大部分人是很難畫出來,或者理解這種因果回路圖。

      3. 全面思考

      第三個維度是全面思考,這在“因果回路圖”里并沒有很好地體現。

      為此,在“思考的魔方”框架里面,我發明了一種輔助工具——“思考的羅盤”。彼得·圣吉對我發明的“思考的魔方”和“思考的羅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認為我發明的這些輔助式工具,包括“環形思考法”,對于全球的系統思考實踐來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這個“思考的羅盤”能夠讓我們做到全面思考。“思考的羅盤”使用起來非常簡單,總共分成五個步驟,我將其稱為“五找”

      1)找問題。即你關注的指標、核心焦點,放到羅盤的中央。

      2)找實體。與這個問題有關的,到底有哪些利益相關者?把這些都列出來。

      3)找原因。每個實體到底有哪些因素,造成了這樣的問題。

      4)找結果。這個問題會給每個實體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帶來什么樣的結果。

      5)找回路。

      大家可以把我的“思考的羅盤”和“環形思考法”組合起來,就會掌握一種全新的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能夠實現如“思考的魔方”所示的三個維度的轉變。

      我的書《如何系統思考》目的是教會每個經理人掌握這些基本工具,幫助我們一步一步地實現這種思維的轉變,從而能夠把它付諸到工作與生活里面,幫助我們找到成長引擎和睿智地解決問題。

      最后,簡單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幾十年來學習和應用系統思考的一個心得。我發現,系統思考真的是值得每位企業家都去學習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帶給我們這四個方面的價值:

      在“修身”方面,系統思考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幫助你睿智決策。它有一組增強工具和基礎工具。

      在“齊家”方面,怎么樣帶領團隊、跟你的同事相處,教育子女。

      在“治國”方面,怎么樣經營企業,進行商業模式設計,睿智地解決問題,以及處理跨部門之間的協作。

      在“平天下”方面,我們怎么樣能夠看透當今社會面臨的各種復雜的、動態性問題,包括宏觀的、中觀層面的問題,包括公共政策、國際地區關系,以及生態和社會環境。

      最后,希望《如何系統思考》這本書幫助各位找到一種全新的思維方法,能更好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信息中心
      推薦圖文
      推薦信息中心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誠聘英才  |  網站聲明  |  隱私保障及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京ICP備11016574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