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郁良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金融指的是在經濟生活中,銀行、證券或保險業者專門從市場主體處去籌得資金,然后再借貸給其它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金融主體通過金融工具把資金流向稀缺的地方,整個過程無非是對貨幣進行發行、投放、流通和回籠,各種存款的吸收和提取。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12-19 09:37 |
課程收益:
(一) 全方位解析《民法典》,了解《民法典》編纂的背景、意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系統性掌握《民法典》的精髓;
(二) 深度解析《民法典》對金融行業產生的影響,正確理解與適用《民法典》,快速提升金融法律實務運用技能。
授課方式:
以案釋法、以點帶面、深入淺出
課程大綱/要點:
一、 初識法典——如何理解“社會生活百科全書”
(一) 《民法典》的編纂背景與立法簡史
(二) 《民法典》的體系概述及對現有法律框架的調整
(三) 《民法典》對金融業務的影響與特點分析
二、 《民法典》對金融業的“變”與“不變”
——對金融業務的重點影響及對策分析(各章節均結合案例)
(一) 合同篇
1、 先談效力,再議條款———《民法典》關于合同效力規則的變化
2、 格式合同如何避免成為霸王條款 ?——《民法典》關于格式條款的新規則解析
3、 未經主管部門批準的合同生效嗎?——《民法典》關于報批義務的責任解析
4、 合同僵局如何處理?——《民法典》關于合同僵局的立法調整
5、 授信后可以不貸款嗎 ?——《民法典》關于預約合同制度的理解
6、 《民法典》關于電子合同規范的變化及對線上業務的影響
7、 “新冠” 是不可抗力還是情勢變更 ?——《民法典》情勢變更原則解析
8、 《民法典》借款合同部分主要修訂
9、 借款人惡意轉移資產怎么辦 ?——《民法典》關于代位權的新變化解讀
10、 利率規則變化及限制——談《民法典》第680條下的“高利”
11、 借款人債務清償順序誰說了算?——《民法典》第560條解讀
12、 關于債務加入的法律問題——《民法典》第552條解讀
(二) 物權篇
1、 《民法典》關于保證合同的核心規則變化
2、 房產權利中的平地驚雷——《民法典》新增居住權對金融機構的影響解析
3、 如何應對“超級優先權”
4、 抵押人擅自轉讓抵押物怎么辦?——抵押財產流轉新規影響
5、 誰的債權先受償?——擔保物權的受償順序規則調整
6、 禁止抵押財產范圍的變化——《民法典》第399條對擔保品選擇的影響
7、 混合擔保人之間能否相互追償?——《民法典》關于擔保方內部責任劃分
8、 關于保證擔保的獨立性——《民法典》第682條解讀
(三) 婚姻家庭篇
1、 直播打賞算是夫妻共有財產嗎?——關于夫妻共同財產的調整解析
2、 婚前買的保險,婚后如何歸屬?——關于夫妻個人財產的調整解析
3、 夫妻一方如何不為對方背債?——夫妻共同債務變化規則解析
4、 太太私下購買的理財產品丈夫可以反悔嗎?——《民法典》“家事代理權”制度解析
5、 “離婚冷靜期”是否有必要?——離婚冷靜期制度解析
6、 離婚時如何維護自身權益?——關于離婚財產分割原則調整
7、 全職太太不是“免費保姆”——《民法典》關于離婚補償制度解讀
(四) 繼承篇
1、 外甥也可繼承“我”父母的房產了?——《民法典》關于代位繼承的調整
2、 遺囑應該怎么立?————《民法典》關于遺囑效力規則的調整
3、 非婚生子女是否能繼承財產?——復雜家庭下的財富傳承
4、 游戲幣能否被繼承?——虛擬財產的繼承問題
(五) 侵權責任&人格權篇
1、 推送廣告的合法性——《民法典》關于隱私權內涵的界定
2、 私自傳播客戶信息的法律風險——《民法典》關于公民信息管理的理解
3、 客戶摔倒,機構是否需賠償——談經營場所的管理義務
[本簡介版權歸老師所有,僅供合作伙伴與本機構業務合作使用,未經書面授權及同意,任何機構及個人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