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客戶越來越追求產品的個性化,定制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過分強調分工和專業化,會使得員工不得不長期從事單調、簡單的重復性工作,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
由此,管理學界有一個新的理論誕生了,那就是合工理論。
合工理論是指將流程中的活動適當合并到其他活動中,以降低流程成本,增加流程收益。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時代,分工不僅僅存在于人與人之間,還可以存在于人和機器之間。
1.用“機器”替代基礎工作
華為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一直都在探索如何減少事務性工作,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這里有兩個案例,體現了華為利用“機器”解決基礎工作的分工問題。
人力資源部門每個月總是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數據分析和統計工作,這些工作雖然難度不大,但是非常煩瑣,會占用人事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為了提高人力資源團隊的工作效率,華為成立了HRSS項目組,主要圍繞人力資源這個群體每個月涉及的報表進行梳理和統計,讓系統從幾個基礎數據庫中直接采集原始數據,并對各種數據進行匯總、比對、統計及分析,最后在系統中呈現不同維度的可視化報表。
這樣就解決了令人力資源部門苦惱的“表哥”“表姐”式工作,受到大家一致好評。
華為供應鏈共享服務中心從2018年開始嘗試把處理合同到貨計劃、生成生產配置、審核清關發票等大量確定性和重復性的工作,交給軟件機器人來處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華為在此基礎上設計、創造了一群“數字員工”軟件機器人,如今它們的編號已經從001號增加到120號了。有了這雙“隱形的手”,員工的重復工作量減少了,業務處理效率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