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學者邱于蕓在《用故事改變世界》一書中提出,現代世界是由一個個原型故事抽象演繹而成的。企業也是由故事構成的,一個生機勃勃、有愿景的好企業,一定有很多美好的故事。與大道理相比,大家更容易記住這些形象的故事。
IBM公司前總裁曾說:“IBM是由一連串的故事組成的。”中國建材集團也有很多企業故事,如“一個腳印”“五朵金花”“三盤牛肉”“汪莊會談”等,把多年的故事整理歸納,就是企業的全部。
松下幸之助在《經營的本質》中講,經營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給員工們夢想,把奮斗目標展示給他們,激勵大家的心,凝聚大家的智慧。
多年來,我就像企業里的老師,自己先悟道再布道,布道的方式是亦說亦寫,對內對外講好企業故事,不停地傳遞企業文化和觀念。在企業的月度會、半年會、年會上,我會反復講解國家形勢、行業走勢、企業文化等,也常會寫文章來解析企業戰略和經營理念,供大家思考。
不過雖都是布道,但這些年來我布道的方式卻有所變化。過去我在北新工作時,站在5樓能看見下面的14個工廠,打電話找人,5分鐘后就能見到人。近年來,隨著中國建材集團越做越大,我再像過去那樣到處布道已經不現實了,所以就編輯出版了《包容的力量》《央企市營》《經營方略》《國民共進》《我的企業觀》《整合優化》《問道管理》《三精管理》等幾本書。把這些書發給干部員工閱讀,大家就能更好地理解并融入企業,溫故而知新。這也是大集團格局下踐行和傳播企業文化的一種方式。
抽時間與社會充分溝通,這是企業領導者的責任,也是布道的應有之意。中國建材在香港上市后,每年的路演我都會參加,按照“講好、講通、進準確”的原則,為投資者講述我們的企業故事。講好是指故事要讓人信服,講通提指故事要有連貫性、邏輯性,講準確是指要用數字說話。上市后,中國建材的業績穩步增長,我們的故事讓很多投資者發了財。摩根士丹利公司評價道,中國建材不光“說到做到”,而且“做得比說得還好”。
作為企業領導者來說,還應該著重講好企業故事。這些年來,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我應邀到地方國資委、地市政府、有關企業、清華北大等高校做了一些講課和演講,也參加過一些論壇,接受了一些采訪,都是圍繞企業改革發展做交流分享。
在講好企業故事方面,我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講真心話、真心地講話,內容積極正面,不吹噓自己,不傷害別人,不亂議論;二是有系統思考,能結合實際,就自己熟悉的工作和業務進行討論;三是盡量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大家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