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本源是支撐未來關鍵因素,懂得"前思、反思、當下思"是一種很重要的思維方式。
前思:經驗——我們為什么能成功?
反思:問題——過去的成功因素能否保證繼續成功?
當下思:對策——要想獲得更大成功還需要補充什么?
疫情之后,企業需要做出的改變就是徹底放棄"機會主義"。而解決復雜的問題,需要最簡單的道理,沒有底層邏輯,聽什么都是對的,沒有頂層設計,做什么都是錯的。此外,做企業猶如栽樹,只能從下往上生長。
比如:
樹根——創造獨特的客戶價值,就是底層邏輯,永遠不要忘記客戶,也永遠不要被客戶忘記。
樹干——就是員工和團隊,人才和隊伍建設。
樹葉——不斷提升的運營管理能力、變革和創新能力。
果實——創造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下,企業要解決的是三件事,即戰略轉型、組織變革和業務創新 。頂層設計,是確定發展戰略和組織框架,使企業戰略從低價值向高價值轉變,組織運營由低效向高效提升,業務創新從低差異向高差異發展,打造企業文化和核心競爭力。
任何企業立足之本是企業帶給顧客的價值 。好的企業有三個要求:強勢品牌(企業綜合價值的體現) 、強勢的運營(讓企業長治久安)、強勢的業務(產品+服務),三點反映在戰略上即公司戰略、職能戰略、單元戰略。公司戰略為頂層戰略,職能戰略為中層驅動,單元戰略是基層首創。三種承擔的責任不一樣,頂層設計,要求要有決策中心,進取型董事會;中層驅動要求要有管理中心,價值型總部;業務單元,要求有利潤中心,創新型實體。三者形象的對應如大腦、神經系統和手腳。
關于邊界,重申思維,哪些要改變?
A.規模邊界:質量比規模重要,企業要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規模關乎臉面,質量關乎生死,不是規模越大越好。
B.產業邊界:方向比速度重要,企業需聚焦,走專業主義路線。不要盲目多元化,不要用戰略上的勤奮掩蓋戰術上的懶惰;不要在非戰略的機會點上消耗戰略資源。
C.利益邊界:和諧共生共贏比獨占重要 ,企業需懂得取舍,和諧共生。市場經濟有五大原則: 創新、誠信、合作、共贏、公平。要均衡收益才能持續收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D.法律邊界:操守比能力重要 ,企業需有操守,遵紀守法、講道義、守信用、有責任心。
通過學習,同學們深刻的意識到了"文化引力"的重要性。資源終將枯竭,而文化終將生生不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文化,而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是決定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好的企業文化更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