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實踐的深化,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不可能永續經營,而由一個個缺少社會責任的企業所構成的社會也不可能健康和諧地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強調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社會和環境的道德義務,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節約資源等。顯然,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于可持續發展的一種人文承諾,即企業通過尊崇倫理價值以及對人、社區和自然環境的尊重,實現企業經營的成功。
長期以來,重制度建設而輕道德責任培養的傾向,已經對當代中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企業當然要追求經濟效益,創利無疑是首要目標。然而,作為社會成員,企業同時也肩負著社會責任。從企業文化的角度來看,在全球化時代,企業之間競爭的重心已經從過去的技術、設備以及制度等“硬件”,轉移到企業價值觀、企業社會責任等“軟件”上來。一個社會責任缺失的企業,既不能帶來任何積極的社會影響,也不能提高企業的持續競爭力。因此,企業應該把承擔社會責任看作是與社會創造共享價值的機會,而非單純的危害控制或者公關活動,這需要我們具備全新的思維方式。
致力于社會和諧應該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最高境界。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更是人類進步的推進器。因此,社會的整體性發展可謂是企業最深遠的“利益”追求。企業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把社會和環境的因素融入企業的日常經營中,切實處理好與相關利益群體的關系,進而直接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發展。置身于社會中的企業,不應該孤立于社會之外而將其視為一個特殊的范疇,它實際上更應該作為整個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去應對社會實踐的挑戰和變革。社會經濟生活越活躍,企業越應該加強自律意識。從社會所賦予企業的倫理期待來講,企業應該為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表現出更積極的促進性的一面。企業需要在經營運作逐漸成熟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倫理的層面上逐步規范整個企業,以一種恰當的方式融入社會,真正達到義利統一。如果很多先進的社會理念等在企業里能夠先行一步,那么無疑會對社會產生一種良性影響,優化社會的人文環境。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企業競爭已從單純的價格、質量和服務競爭轉化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品牌競爭。通過品牌背后蘊含著的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贏得消費者和公眾對品牌的認同,已成為一種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競爭選擇。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提升的機會,企業主動創造機會履行社會責任,把社會事業與企業競爭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也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途徑;另外,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永續經營的社會資本,在激烈的品牌競爭中,對企業而言最典型的稀缺資源,無疑是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這種稀缺資源的獲得,除了企業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外,更多的可以靠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來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