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大學(xué)  哈佛大學(xué)  mba  2022  金融  博士后  北京  研修班  課程  清華 

      彭凱平:教育讓孩子有幸福底氣

         2023-11-02 彭凱平46
      核心提示:1975年,美國的著名心理學(xué)家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教授發(fā)現(xiàn):那些特別成功的人,做到自己事業(yè)極致的人,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比別人要高,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學(xué)歷比別人要好,更不是因為他們的家

      1975年,美國的著名心理學(xué)家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教授發(fā)現(xiàn):

      那些特別成功的人,做到自己事業(yè)極致的人,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比別人要高,也不是因為他們的學(xué)歷比別人要好,更不是因為他們的家境比別人要優(yōu)越,

      能夠唯一概括這些各行各業(yè)領(lǐng)軍人物的特點是:

      他們做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的時候,能夠沉浸其中,物我兩忘,酣暢淋漓,如癡如醉,忘掉時間,忘掉空間。

      這種全神貫注而產(chǎn)生的快樂心理體驗,被米哈里稱為“Flow”,我們把它翻譯為“福流”。

      福流的體驗有5個特別重要的特征:

      ● 做一件事情,能夠注意力高度集中,沉浸其中;

      心無旁騖,物我兩忘、忘掉自我、忘掉時間、忘掉空間;

      ● 事情做起來特別順、特別流暢;

      ● 想做這件事,愉悅地享受做這件事,不在乎評價,也不是為了結(jié)果;

      ● 完成之后有一種醍醐灌頂、酣暢淋漓的痛徹感受。

      當(dāng)孩子真正喜歡一件事,一定不是苦苦堅持下來的,是在做這件事時,內(nèi)心充滿巨大的滿足感。

      你真的想象不到,那些疲于應(yīng)付考試的孩子,在為了自己喜愛的事情而努力時,是多么的具有主動性和無窮無盡的激情。

      我們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讓他們體現(xiàn)自己生命的價值而活的,是為了享受生活而活的,是為了快樂幸福而活的。

      童年的價值在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發(fā)展,真正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

      幸福讓孩子保持快樂,讓頭腦處在一個積極狀態(tài),做事情也會更容易集中和投入,效率也更高。

      相反,老是緊張兮兮、時刻準(zhǔn)備和痛苦對抗,才是可怕的內(nèi)耗。

      希望我們的孩子有本事吃苦,更要有底氣享樂。

      有“幸福力”的孩子到底有多賺?

      刻意吃苦是因為沒有戰(zhàn)勝苦難的能力,看似高尚實則無奈的選擇。

      童年吃苦的孩子,即使后來被動走出了苦難,他們已經(jīng)沒有了享受非苦難境遇的本事,只好繼續(xù)保持受苦的姿勢,才能活的有安全感。

      有多少成年人每次遇到開心的事,心里就有個聲音跳出來:你可不要得意忘形了!

      一個幸福感高的孩子,生病少,身體更健康;

      更討人喜歡,更愿意去幫助別人,社交能力更強;

      一個幸福的孩子,目標(biāo)感特別強,更有追求,相信未來是美好的,愿意去學(xué)習(xí),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

      一個幸福的孩子智慧更突出,解決問題、思考問題、創(chuàng)造問題能力更強。

      無論如何人都要追求幸福,不止是開心,還要活出有意義的感受。

      幸福的家庭,一定要做到3件事:

      1、一家人多呆在一起

      爸爸媽媽孩子要多呆在一起,花些時間握握手、擁抱、打打鬧鬧、嘻嘻哈哈,

      這樣的一種時間上的、空間上的、心理上的互相接觸非常重要。

      2、一家人多溝通,多說話

      人和生物、機器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我們會說話,語言有感染力、感召力、情緒的溝通能力,如果家人在一起一周說話的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周末一定要好好聊聊。

      這樣這個家才會充滿愛,充滿一種希望,充滿一種智慧,充滿了人性。

      3、多聊聊藝術(shù)、音樂、電影

      帶孩子享受藝術(shù)之中,

      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談藝術(shù)、談音樂、談電影,是種特別美好生活體驗,也是家庭應(yīng)該做的事情。

      還有很多幸福的方法,每個家庭不一樣,找到你自己幸福的方法,然后堅持做到就很有意義。

      古人有一句話:“各有因緣莫羨人,各人頭上一頂天”,指的就是每個人的成長其實是要靠自己來創(chuàng)造的,幸福不是恩賜的,幸福也不是給予的,幸福也不是傳遞的,

      父母不要以為愛孩子,就一定能讓孩子幸福,

      幸福不是物質(zhì),不是產(chǎn)品,家長給不了。

      真正的幸福,只有提供適宜成長空間、環(huán)境,讓孩子自己創(chuàng)造!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中國古代圣賢們的求知愿景。

      走出去,到時代變革的風(fēng)口發(fā)源地游學(xué),已經(jīng)成為各行業(yè)的企業(yè)家、企業(yè)高管和創(chuàng)業(yè)者最喜愛的學(xué)習(xí)模式。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信息中心
      推薦圖文
      推薦信息中心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聲明  |  隱私保障及免責(zé)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wù)  |  積分換禮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  京ICP備11016574號-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