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簡歷
研究領域:心理學
社會任職:中科院心理所教授
獲獎及榮譽:國家心理咨詢師專家委員會委員
代表論著: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講課程:《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學》
2020年2月3日,中國科協組織專家接受媒體線上采訪,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咨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林春向澎湃新聞表示,面對疫情,家長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并指導和幫助孩子做好防護,然后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難得充裕的共同時間里利用危機事件對孩子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
《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是指人與人之間,在一段過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為所表現的吸引、排拒、合作、競爭、領導、服從等互動之關系,廣義地說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與社會關系。主要表現為人們心理上的距離遠近、個人對他人的心理傾向及相應行為等。
特點
人際關系歸根結底受客觀社會關系的制約,反過來又深刻地影響著社會關系各方相互作用的形式。人際關系的好壞反映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的心理滿足狀態,以及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人們所結成的大部分社會關系,可以分成使人的物質、精神需要得到滿足的酬賞性關系和破壞這種滿足的處罰性關系。因滿足與不滿足程度的差異、人們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可以形成一個連續分布的區間,制約著人際關系的親疏情感。
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為熱情、誠懇、理解、同情、大度、互助、信用和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促進人際關系密切友好的因素是縮短空間的距離,提高交往的頻率,增加相似的東西,實現需要的互補。阻礙人際關系的個性特征是不尊重不關心他人,對人不誠懇不同情,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妒忌、猜疑、偏激、固執、報復、苛求、依賴他人等等。
人際關系的變化、發展較快于雙方之間需要的滿足程度,如果互相間得到滿足就容易發生密切關系;如果需要得不到滿足,人與人之間發生的矛盾又得不到妥善的解決,人際關系就會惡化。
《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是指研究個體和群體在社會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為發生及變化規律。社會心理學在個體水平和社會群體水平上對人際關系進行探討。在個體水平上進行研究的內容有:個體社會化過程,交往,言語發展,伙伴,家庭和居住環境及學校對個人的影響等。在社會群體水平上進行研究的內容有:群體交往結構、群體規范,態度、種族偏見攻擊行為、風俗習慣和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