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胡爽姿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溝通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它涉及信息的傳遞、理解和反饋。有效的溝通能夠建立信任、促進合作,解決問題。良好的溝通者能夠清晰表達思想,傾聽他人意見,理解不同觀點,并尋求共識。在工作中,溝通能夠提升團隊協作效率,優化決策過程;在生活中,溝通則有助于增進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因此,提升溝通能力對于個人和組織都至關重要。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4-06-28 15:47 |
【課程時間】1天
【主講老師】胡爽姿
【培訓對象】客戶公司全員
【培訓人數】50人
【培訓形式】理論知識、引導技術、實戰演練、案例分析、小組討論
【課程價值】
1. 拒絕內耗——通過對“服務”的深度剖析,讓員工清晰自我定位、認識到服務對象于己于司的重要價值,提高服務意識及增強服務理念對于工作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2. 近處有風景——同事,是和我們相處時間很長的對象,工作之間會涉及到利益與相互約束的關系。如何在較為復雜的關系中培養良好的情緒習慣,是高情商的表現,也是良好工作開展的重要條件。
3. 好好說話——認知跨部門溝通的特點和障礙,知己及彼,感性+理性相結合的溝通方式更適合當下時代的人物特征。感性的同理心+聆聽、回應,理性的開放性、目標感、建設性,雙管齊下,從源頭拓展跨部門溝通的能力。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拒絕內耗——從“心”出發的企業內部服務意識
思考:
1. 內部需要建立服務意識嗎?
2. 為什么大部分企業都在追求對客服務意識?
3. 提升內部服務意識的意義有哪些?
一、 像對待客戶一樣來對待同事
1. 服務意識提升能力模型
2. 優質服務意識的五要素
3. 良好服務意識和表現
4. 服務中的角色定位
5. 影響客戶滿意度的5個維度
n 工具:給你的客戶畫個相!
二、內部和外部客戶服務意識
1. 認清內部客戶服務中的角色定位—誰是我們的客戶?
2. 什么是內部客戶?
3. 內部客戶分類
4. 內部客戶在企業運營中的作用及相互關系
5. 內部客戶服務的3C要素
6. 主動執行內部客戶服務的7個要素
案例分享
第二部分:近處有風景——內部相處需要建立良好的情緒環境
一、性格與情緒關系的探索
1. 性格自測—深度了解自己的性格
2. 性格測評—理清性格與情緒壓力之間的關系
3. 測評結果—每個人都能找到與自己性格相關的情緒壓力管理的方法
4. 四種不同性格人物的特點與行為動機
二、 情緒的價值
1. 情緒的積極作用
2. 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科學配比
3. 想法、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系
4. 失控情緒背后的自我恐懼
三、 修煉積極情緒的方法
1. 管理好自我的期望值——好心情來自好習慣
2. 訓練你的職場同理心
3. 有能力與有期望之間的管理藝術
4. 自我關注的三大技能
學習活動:情緒ABC練習+案例分析+工具使用
5. 找到我們的支持系統
l 討論:你有哪些支持系統?
l 如何尋求上級對自己工作的支持,爭取賦權?
l 如何維護支持系統
第三部分:好好說話——跨部門溝通的三把金鑰匙
一、第一把鑰匙:尊重與欣賞
1. 尊重他人從聆聽開始
l 先聽后說—情緒、事實、期待
l 聽話聽音
l 聽懂對方沒有說出來的意思
2. 積極回應
l 回應的第一句話該如何講
l 無聲語言很重要
l 如何讓不友好的人好好說話?
二、第二把鑰匙:換位思考
1. 其實誰都有理
2. 雙贏思維
3. 開放性=擴大共識+消除盲區
4. 目標感=方案+幫助
5. 建設性=可執行的最小化行動+可持續的行動階梯+即時反饋
三、第三把鑰匙——給人以力量
1. 破冰:讓第一次溝通的人對你印象深刻
2. 贊美:人都是需要被人認同的
3. 激勵:同級之間也需要激勵
4. 說服:展現真誠讓他人愿意支持你
5. 輔導:“教會”別人更好的做事情
6. 安慰:適當表達善意
課程總結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