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老師: | 姜新旺 | ![]() |
課時安排: | 1天/6小時 | |
學習費用: | 面議 | |
課程預約: | 隋老師 ![]() |
|
課程簡介: | 當前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形勢分析與2023展望; 金融業發展新趨勢:行業趨勢 政策趨勢 商業模式趨勢; 產業投資機會分析; | |
內訓課程分類: | 綜合管理 | 人力資源 | 市場營銷 | 財務稅務 | 基層管理 | 中層管理 | 領導力 | 管理溝通 | 薪酬績效 | 企業文化 | 團隊管理 | 行政辦公 | 公司治理 | 股權激勵 | 生產管理 | 采購物流 | 項目管理 | 安全管理 | 質量管理 | 員工管理 | 班組管理 | 職業技能 | 互聯網+ | 新媒體 | TTT培訓 | 禮儀服務 | 商務談判 | 演講培訓 | 宏觀經濟 | 趨勢發展 | 金融資本 | 商業模式 | 戰略運營 | 法律風險 | 沙盤模擬 | 國企改革 | 鄉村振興 | 黨建培訓 | 保險培訓 | 銀行培訓 | 電信領域 | 房地產 | 國學智慧 | 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時間管理 | 目標管理 | 客戶管理 | 店長培訓 | 新能源 | 數字化轉型 | 工業4.0 | 電力行業 | | |
更新時間: | 2023-05-04 10:05 |
第一篇 當前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形勢分析與2023展望
一、 中國式現代化與“雙循環”下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
1.中國經濟的問題:結構性失衡,大部分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
2. 本屆政府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綱領(總體規劃)
3.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外部沖擊:美國發動貿易戰真是目的—阻礙中國的產業升級,企圖將中國鎖定在全球價值鏈的低端
4.“雙循環”下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的新發展(未來中國發展的基本邏輯: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產業升級)
5. 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經濟發展新思路:“三新一高”+“重要抓手”
二、當前我國外部環境分析:如何理解風險挑戰明顯增多
1.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我國和全球經濟增長分析預測
2.俄烏沖突對全球(我國)經濟、金融、產業的影響與金融制裁最新進展
3.主要經濟體量化寬松退出與美聯儲加息進程分析與展望
4.中美經濟金融博弈最新進展
5.臺海局勢分析
三、疫情下的中國經濟:沖擊 成績 問題 展望
(一)疫情以來,主要經濟指標走勢分析(沖擊 成績 擾動)
1.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
2.物價(CPI PPI)
3.消費
4.投資
5.外貿
(二)中國經濟復蘇中存在的問題:經濟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牢固
(三)我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仍有小幅波動,當前正處于經濟回穩最吃勁的節點
(四)兩個結論: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周期之母,也是地方財政的主要支柱
(五)2022經濟增速預測與2023年宏觀經濟展望
(六)未來中國經濟中長期走勢
第二篇 金融業發展新趨勢:行業趨勢 政策趨勢 商業模式趨勢
四、雙循環新格局對中國金融業提出的新任務與新機遇(行業趨勢)
第一,從雙循環發展格局評估看,當前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明顯落后于中國實體經濟開放程度,在支持雙循環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開放)
第二,在雙循環的過程中,金融體系需要創新性地做出調整,以更好服務于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創新)
第三,在經濟雙循環格局下,中國金融體系要更加關注普惠金融,更加強調服務于中小企業,服務于更廣泛的長尾客戶。(普惠)
第四,經濟雙循環需要中國金融體系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金融和綠色金融。(綠色)
第五,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需要在開放中積極地調整創新。(監管)
五、從“十四五”規劃綱要看金融改革(政策趨勢)
1.十四五規劃關于金融方面的內容
2.從“十四五”規劃建議看金融改革——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結構性問題)
(1)結構性貨幣政策
(2)利率市場化改革
3.從“十四五”規劃建議看金融改革——金融體系建設改革緊扣“現代”
(1)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
(2)利率市場化體系和基礎貨幣投放機制面臨長期改革
(3)順應世界數字化時代的變革潮流,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有望在“十四五”期間登上歷史舞臺
(4)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更好地發揮直接融資的作用
4.從“十四五”規劃建議看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1)資產管理回歸本源
(2)房企融資監管
六、我國新興金融業態的發展趨勢
1.新興金融業態的類型
2.我國新興金融業態發展的新趨勢(多樣化、融合化、數字化、實體化)
(1)) 服務形式和商業模式不斷創新
(2)向傳統金融領域的滲透日益深化
(3)網絡與數字技術趨勢較為明顯
(4)與實體經濟的結合日趨緊密
3.我國新興金融業態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發展的策略
七、互聯網時代金融業商戰新兵法:生態戰的勢、道、術(商業模式趨勢)
思考的兩條主線:
其一、跨界學習
跳出金融看金融、跳出金融學金融、跳出金融干金融
其二、取勢、明道、優術
------《長江商學院》校訓
第一篇 勢——取勢,方可因勢而變
⊙環境、客戶、對手、商業模式、競爭格局等正在發生什么變化?
⊙當前對我們銀行業存在哪些重大挑戰與機遇?
⊙當前面臨哪些“風口”?
勢一:外部經濟環境已發生根本性逆轉。
勢二:生態系統競爭時代已經迅猛來臨。
勢三:互聯網金融讓我們面臨空前巨變。
勢四:電商與信息化時代撲面而來。
勢五:移動互聯與O2O時代正呼嘯而至。
勢六:新新人類、吊絲逆襲等漸為主流。
勢七:去中心化已經成為管理日趨主流方式
勢八:銀行業的下半場之變
勢二:生態系統競爭時代已經迅猛來臨。
表現特征:
世界是平的——行業邊界正快速消融,“跨界”無所不在。
商業模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生態戰正快速改變傳統規則。
開放式戰略正發揮巨大的“核”威力
未來地位取決于你在生態的地位
這個世界,已經進入“打劫”與“打群架”的時代
案例1:京東——“鄉村推廣員”(浙江富陽 桐廬)
案例2:阿里——“村淘合伙人“(農村淘寶2.0版)
給銀行業帶來的變化:
我們在固守“銅墻鐵壁”般邊界的同時,
卻承受者邊界外巨頭的跨界猛攻
就如當年我們在沉醉于“農業社會”封閉式、產品式、公司式的成功時,卻忽視了“工業社會”的“蒸氣機時代”正呼嘯而至
究竟生態系統是個啥玩意?
生態系統有哪幾個核心特征?
生態系統競爭的前世今生是什么?
生態系統為什么有超級巨大的威力?
生態系統競爭將對銀行業產生什么深遠影響?
生態系統構建”四板斧“ :
建平臺(搶入口)
聚用戶
開放式
(重中之重、要中之要、難中之難)
廣跨界
案例3:BAT 生態系統案例
第二篇 道——明道,方可走對大方向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定方向
⊙定戰略,
⊙定原則
銀行轉型
應當首先徹底想清楚、想明白、想徹底、下決心的七道關鍵題
1、經營方向上:A、固守主業 B、跨界融合
2、經營模式上:A、公司 B、生態系統
3、平臺思維上:A、封閉式 B、開放式
4、經營方式上:A、純地面 B、地面+空中
5、經營策略上:A、單打獨斗 B、異業結盟
6、經營工具上:A、傳統手段 B、互聯網金融
7、經營管理上:A、中心化 B、去中心化
想清楚這七個問題,也就實現了銀行的“明道”
拘于金融看金融
拘于金融學金融
拘于金融干金融,
路,將越走越窄
跨界吧,銀行!
跳出金融看金融
跳出金融學金融
跳出金融干金融
路,將越走越寬
雙拳難敵四手
再強大的巨人,
也難敵群狼的持續進攻!
打群架吧,銀行!
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
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伙伴
銀行要成為區域的“武林盟主
案例4:平安的生態系統戰略
第三篇 術——優術,方可實現大目標
最終,一切要靠實戰來落地!
⊙文無定式、兵無定法
⊙沒有最優、只有合適
1.完善平臺(搶入口)
完善物理平臺
完善空中平臺
完善金融覆蓋
2.廣聚用戶
建議“廣聚用戶”采用的三大“殺手锏”
建議“廣聚用戶”采用的三大“基本原則”
3.開放融合——開放的原則,建議研讀馬化騰的《八項原則》
4.跨界整合
跨界方式跨界方向
跨界要求
跨界預計
第三篇 產業投資機會分析
八、“雙循環“的六大產業機遇
1.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消費升級與消費熱點產業)
2.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與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
3.科技創新帶來的進口替代產業發展(科技前沿領域公關產業)
4.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產業、新動能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數字經濟重點產業+數字經濟應用場景產業+新基建產業)
5.區域經濟一體化與新型城鎮化帶來的產業新機會
6.對外開放將邁入新階段與高水平的產業新機遇
(一)現代制造業:6個細分領域
1、特高壓輸電電裝置
2、數控數控機床
3、航天器制造與航空器制作
4、高鐵裝備技術
5、現代船舶制造與海洋裝備制造
6、核電裝備制造
(二)現代服務業:4個細分領域
1、商務服務業
2、精神服務業
3、生產服務業
4、消費服務業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8個細分領域
1、生物工程
2、AI
3、節能環保業
4、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信息技術
5、新材料
6、高端裝備制造
7、新能源
8、新能源汽車
十、碳中和產業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分析
1、政策回顧|2022年碳中和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2、能源生產:碳中和路徑下的行業演化框架
3、電力基建:能源革命催生儲能與特高壓需求
4、能源消費:交通制造與建筑領域的節能減排
5、綠色金融:碳中和產業的全方位投融資支持
6、投資分析:長期空間廣闊,短期警惕高估值
十一、房地產發展趨勢與投資策略
(一)中國城市化政策的重大調整與城市的分化
(二)房價六大因素分析:人口+貨幣+經濟+土地+利益+政策
(短期看資金,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 房地產價格單邊上行之謎:貨幣恐慌+資產荒
? 股市是改革熱點的晴雨表
? 樓市才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區域)
? 房地產長期看人口:用腳投票的選擇,中國人口正在進行一場大遷移
(三)近年來房地產投資趨勢分析
(四)近期房地產調控政策與房地產金融的變化
(五)專題:解開“房地產稅”的面紗(房地產稅改革試點解讀及其影響)
(六)調控下房地產投資心得與投資建議—變與不變
京公網安備 11011502001314號